Wednesday, November 30, 2022

古金陵八景

《独醉亭集》明朝史谨撰。谨字公谨,昆山人。

史谨客居南京时,足迹踏遍金陵大地,还吟咏过不少讴歌南京的优美诗文,像《游栖霞寺》、《冶城山对月》、《奉天殿早朝》、《送月沧海之天界寺》、《人日过石头城》等。抑或是受到宋朝画家宋迪《潇湘八景图》、文人曾极的《金陵百咏》等图画诗文的影响,史谨创作出了《金陵八景》,依次题名为《钟阜朝云》、《石城霁雪》、《龙江夜雨》、《凤台秋月》、《天印樵歌》、《秦淮渔笛》、《乌衣夕照》和《白鹭春波》,一直颇为人们津津乐道。

《金陵八景》诗文。现予摘录如下:

《钟阜朝云》

山形高立翠芙蓉,岩际晴云万朵封。

起映朝阳成五色,化为霖雨锁千峰。

飞扬或乱松间鹤,舒卷长随洞底龙。

欲访招提无处觅,数声惟听隔林钟。

《石城霁雪》

石露苔痕雪渐晞,晨光相映晃朝衣。

千章璚树为幢列,一路彤云映日飞。

阵影度壕鸦散墨,女墙开冻玉生辉。

忽乗瘦蹇寻梅过,多少人家尚掩扉。

《龙江夜雨》

黑云拖雨过长汀,恍若骊珠散紫清。

声到枕边惊蝶梦,风回蓬底带龙腥。

渔灯隐隐孤村暗,芦叶萧萧两岸鸣。

已觉夜深还淅沥,满怀羇思不堪听。

《凤台秋月》

万里无云月正中,倚阑人在广寒宫。

数行雁落天边影,一曲笙传鹤背风。

香拂几筵飘桂子,露含光彩滴梧桐。

夜深转觉清无寐,卧看氷轮碾碧空。

《天印樵歌》

夹路青山拥翠螺,每闻樵唱隔烟萝。

暗惊鹤梦穿云杪,细答松声出涧阿。

几度半酣扶杖听,有时一曲傍林过。

晚来弛担长松下,复和岩前扣角歌。

《秦淮渔笛》

一汀红蓼缀残霞,两两渔舟泊浅沙。

横笛共吹无调曲,隔林惊散并栖鸦。

声回野岸沈蛟室,响拂江风起浪花。

多少天涯未归客,夜深听罢却思家。

《乌衣夕照》

深巷迢迢接九垓,巷南巷北尽楼台。

帘栊自放斜阳入,王谢难随燕子来。

花斗春光云锦簇,山含暮景画图开。

几畨醉拂吟鞭过,树影重重压翠苔。

《白鹭春波》

一江晴绿漾微波,顷刻平堤雨夜过。

暖泛桃花随画鹢,倒涵树影拂银河。

群鸥卧藻堆残雪,双鹭窥鱼立细莎。

何日系舟杨柳岸,酒酣濯足听渔歌。

史谨于画师从“元代四家“之一的倪瓒,受其笔墨精髓和画风技法影响,尤擅表现寒林雪景,尝自题画云:“雨余山色翠如苔,树杪寒烟湿未开。童子无端扫红叶,隔林知有故人来。”史谨的绘画作品空旷萧疏,笔墨有致,迄今已难觅画迹。上世纪90年代,上海“朵云轩”文物商店曾经藏有他的一页书法《行礼致静学札》。然而史谨究竟是否图画过《金陵八景》,却不曾见诸于现存典籍的各种记载。

Saturday, November 12, 2022

回忆外公外婆的岁月片段

母亲六十年代从苏南调到盐城,支援苏北的教育工作。那一年的暑假母亲怀着我到了苏州,时处文化大革命,我在七月八日降生在苏州外公外婆家,多亏外婆的帮助,妈妈平安地生下了我。 
春来冬去,年复一年,脑海中总有些刀刻斧凿的往日记忆,遥远又清晰。这些记忆密封深处伴随一生。
1.第一次去苏州
家庭分居二地,大哥大姐与外公外婆在苏州,我和小姐姐和父母在盐城。从小苏北盐城长大的我自然对江南苏州十分向往。记得当年去苏州要坐江轮,早出晚至。第一次去苏州看外公外婆,大概五,六岁吧,到达苏州已是晚上六,七点,时值冬季天色已晚。一路上母亲再三叮咛:见了外公外婆要叫,听话,不然就没地方住了。幼小的心灵在夜晚甚是担忧,生怕外公外婆不高兴而被拒之门外。见到外公外婆确实和蔼可亲,担忧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2.外婆做酱汁肉
外婆听说我小小年纪却爱吃肉(那年代谁不爱吃肉?!),于是好好做了一顿苏州酱汁肉让我足吃。好像当时我逮住机会就敞开大吃,最后撑了以至于几天见肉就晕,还落下了笑柄。外婆却很关心我,直到如今我吃肉依然勇猛,有时给孩子炖红烧肉时总要倒上些腐乳,模仿当年外婆做的苏州酱汁肉风味。
外婆的印象:接触不多从母亲的言谈中得知外婆任劳任怨,勤俭持家,总为家人和别人着想。

3.和外公夕阳中同行
那一年去苏州,外公在接驾桥不远的一家店中负责,离在井冈山东路的家大概15分钟路程。外公带我去店中,下班打烊后和我一起走回家。那时一个初夏的傍晚,太阳懒洋洋地照着我们爷孙俩,沐浴在夕阳中,边走边说话,其实是在逗我小孩说话。外公还用一把扇子不时为我遮阳。。。那种温馨的感觉使我日后总是盼望,感觉是那么地有依靠,那么地温暖。
4.和外公扳手腕
上大学在假期中也去过几次苏州,看望外公及哥哥姐姐,常常和外公交谈,有时也开玩笑,外公非常和蔼可亲,几乎没有见过他生气,总是笑眯眯的。记得有一次外公丢开手杖要和我扳手腕,我还挺认真的,外公虽已八十多岁,可手劲还不小。外公高寿96岁,我想除了外婆的精心照料,也与他开朗的性格有关吧。
外公的印象:英俊开朗,事业上并不惊天动地,生活乐观积极幽默可亲。

这么多年了,我临出国时与妻子一同去上海看望外公(因外公住在上海阿姨家),那时最后一次见外公,外公对我们再三叮咛嘱咐出国打拼。在一起的时间很短,很是遗憾。
提笔回忆外公外婆,“逝者如斯夫”,总想对自己说,也对亲人,朋友,及天下人说一句“相逢一笑泯恩仇”,是恩就报,是仇就让它淡去吧。这样的话,我们的外公外婆在天之灵,看见我们后代一起其乐融融,岂不是美好的事吗?

外孙2010年4月初夏记于加拿大爱城

附外公照片